對于剛進入社會人,很多人想嘗試創業時,對門店的選擇總心里沒底。作為原始積累不多的創業一族,如何能在開店時少走彎路,避免血本無歸,下面介紹開店初期商鋪選擇的技巧:
1.步行街區。很多商鋪看似在繁華街區,但有些干道經過的多是運輸車輛或者騎行過往人群,這些人員經過此地的目的一般多為出行而非購物。尤其很多干道兩側又有茂密樹木遮掩、綠化帶隔離以及很高的道邊石或臺階,這些對開店經營都是不利的。
2.商圈半徑。現在是買方市場,顧客大都是就近購物。每個店鋪多多少少都會吸引一部分購買人群,形成自己的商圈,生活便利店的輻射半徑一般局限于1000米甚至更小范圍的就近居民。同一商圈存在同業經營時,同質化供應、你死我活的比價、促銷等,會使沒有任何優勢的店鋪關門,能存活下來的便會“占山為王”,這一商圈就是他的領地。所以每個商圈能“養活”的店鋪都是有限的。當然不排除有些專業店、特色餐飲等,也存在的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情況。
3.金角銀邊。圍棋界講究“金角銀邊草包肚”,而商業最寶貴的位置也是十字路口。黃金角可以吸引縱橫兩條線路的過往人群,而處于單一道路邊的店鋪就只能依托一條路上的過往人群。如果門店背后的小區格局又比較單薄、樓層低、住戶少,與路對面又有隔離帶相阻,這樣的商鋪很難有良好的處境。
4.右行法則。一般行人都有靠路右邊行走的習慣,對同一條路兩側相類似的店鋪進行選擇時,此時應考慮來源人群的右行習慣。
5.南北對比面南為上。面南店鋪采光好,室內干燥,利于商品保存質量,除夏季日曬稍有影響外,春秋冬季節都會優于門口朝北的門面。
6.“大臉盤”原則。店面格局以前臉寬闊明亮更好,尤其在投資資金受限情況下,縱深方向不宜太深,能只要一樓單層就盡量剔除二樓的“雞肋”負擔,這樣可以確保店面整體面積并不大、租金成本不很高的情況下,也能給人一種店面大、有規模的感覺。
當然,一個好的商業店址、店面的選擇,不僅僅滿足上述因素就萬事大吉,還需要考慮門店所在區域的整體人口基數、商業開發程度、商圈消費水平、商品的適銷對路等多種因素,因此在目前實體商業經營普遍承壓的大背景下,自主創業者一定要慎之更慎,科學選擇,確保投資成功。
上一篇: 店鋪起名小技巧[2015-12-23]